在《异星探险家》中,基地的整体规划直接影响玩家的生存能力与长期发展效率。合理的空间安排需将指挥中心、能源系统、资源加工等关键区域进行科学整合,确保自动化流程顺畅运行,同时降低人工干预频率。本文从核心功能区划分、生命维持设计、资源处理动线到未来扩展路径,提供一套实用性强、可操作性高的基地搭建策略,助力玩家构建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外星据点。
指挥中心应部署于地势平坦且开阔的区域,周围预留至少10x10格的空间,并将其抬高1格,以避免雨水积聚影响设备运作。核心建筑之间(如指挥中心与能源模块)应保持2格间距,便于人员通行及管线铺设,防止因距离过近导致连接失败。能源配置推荐使用太阳能板搭配储能电池方案:在基地东侧布置6块太阳能板(采用3行2列布局),每块白天产出10单位电力,配合4个容量为50单位的电池组,用于储存多余电量,保障夜间或遭遇风暴时的持续供电。当科技解锁核反应堆后,应安置于基地北侧,远离生活区,并与其他设施间隔不少于5格,以防辐射扩散;燃料棒通过专用运输管道由储物区自动补给。
氧气生成与环境调控是维持角色存活的关键环节。建议在基地西侧设置两台氧气生成器,并通过“氧气过滤器”连接,形成覆盖半径达15格的供氧网络。输气管道推荐采用地下布设方式(利用地形工具挖掘0.5格深槽),节省地面可用面积。医疗站应紧邻指挥中心南面,并直接接入氧气主干管路,确保角色血量低于30%时能迅速进入治疗状态。若基地位于极端气候星球(如极寒或高温地带),需在医疗模块旁增设温度调节装置,将内部环境控制在15至25℃之间,防止外部气温干扰治疗机制正常运行。
资源处理区域宜设置在基地东北方向,采用“3台提炼机+6个储物箱”的紧凑型布局。提炼机按铁矿→铜矿→铝矿顺序排列,对应储物箱分别存放原矿与精炼产物,提升分类管理效率。在提炼机旁配置2台3D打印机,通过运输管道直连接收加工后的材料,实现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全自动供料,大幅减少手动搬运耗时。物流系统采用“主干道+分支线”结构,主运输管从资源区延伸至各功能单元,分支接口每隔3格设置一处,确保每个模块独立接入,避免传输拥堵。在储物箱出口加装分拣器,并设定优先级规则,实现资源的智能调度与分配。
通过合理布局核心设施、构建自动化资源流转体系,玩家可在《异星探险家》中打造一个高效运转、具备扩展潜力的外星基地,为后续探索任务提供坚实支持。无论处于游戏初期的小规模营地阶段,还是迈向后期星际中转枢纽的发展阶段,该设计方案均有助于实现生存保障与运营效率的最佳平衡。